最近,东营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医生以“怒吼式”治疗焦虑的视频爆火网络,揭开了目前很多人被焦虑所困扰的现状。焦虑是我们的一种正常的情绪,但是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合理的疏解,形成焦虑障碍,就会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十大缓解焦虑的方法,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焦虑,不再精神内耗。
一、”怒吼式治疗焦虑的真相?
”怒吼式“治疗焦虑的原理主要基于姜林凯医生所采用的一种创新医患沟通方式,以下是该治疗方法的几个关键原理:
1、生理释放
怒吼加速代谢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深呼吸激活副交感神经,缓解身体紧张。
2、情绪宣泄
将压抑的愤怒、焦虑外化,通过主动“爆发”重建对情绪的掌控感。
3、神经调节
刺激内啡肽释放(天然愉悦物质),短暂激活恐惧中枢(杏仁核)后通过认知调节降低警觉。
4、心理突破
打破日常情绪压抑的社会规训,获得短暂解脱感。
二、十大抗焦虑方法
1、规律运动——抗焦虑的“代谢钥匙”
运动是缓解焦虑最有效的非药物方法。研究表明,运动产生的乳酸能促进大脑皮层突触蛋白的乳酰化,降低压力引起的焦虑反应。可以选择跳舞、慢跑、瑜伽等方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微出汗但不疲劳为度。
2、 自然疗法——阳光与绿地的疗愈力
公园20分钟真的有用!每天20-30分钟接触自然(如散步、静坐),可降低皮质醇水平,提升5-羟色胺浓度;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调节褪黑激素分泌,改善季节性情绪失调。建议选择早晨或傍晚阳光柔和时段,避免暴晒。
3、饮食调整——肠道与情绪的联动
吃到好吃的食物,心情也会变好,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日常中我们可以选择抗焦虑食物:深海鱼(富含Omega-3)、坚果(镁元素)、全谷物(B族维生素)、深色蔬果(抗氧化剂)、发酵食品(益生菌);避免刺激物:减少咖啡因、酒精和高糖食物摄入,以防加剧神经紧张。
4、 呼吸与冥想——快速平复情绪的“开关”
深呼吸法:4-7-8呼吸(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激活副交感神经;
蝴蝶拥抱法:双臂交叉轻拍肩膀,同步深呼吸,增强安全感;
正念冥想:每日10分钟专注当下,减少反刍思维。建议:焦虑发作时立即练习,持续5分钟可见效。
5、社交支持——情绪释放的“安全阀”
人有社会属性,良好的社交也可以缓解焦虑,与信任者分享感受,拥抱可促进催产素分泌,抑制杏仁核活动;参加集体活动(如读书会、运动社群)增强归属感,分散焦虑焦点。
6、 音乐与艺术——情绪共振的“调节器”
研究表明欢快音乐可以激活边缘系统,提升多巴胺水平,推荐节奏轻快的古典乐或自然音效;绘画、写作等创造性活动帮助表达潜意识情绪,也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
7、睡眠优化——焦虑的“天然解药”
规律作息是焦虑的“天然解药”,固定睡眠时间(如23点前入睡),保证7-9小时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心情愉悦,睡前的热水澡、热饮(如甘菊茶)或阅读纸质书,避免蓝光刺激也可以帮助我们疏解焦虑的情绪。失眠时可尝试“思维清空法”,将担忧写在纸上并暂存。
8、微笑与幽默——打破焦虑循环的“破壁者”
主动微笑,即使假装微笑也能触发面部神经反馈,降低焦虑水平;看幽默内容刺激多巴胺分泌,推荐脱口秀或经典喜剧片。建议每日刻意练习微笑5分钟,或记录3件开心小事。
9、温暖与触觉——生理性安抚的“快捷键”
洗热水澡、热敷颈部或捧热饮,促进催产素释放;肩颈或足底按摩可降低皮质醇,提升去甲肾上腺素。建议:使用薰衣草精油(需稀释)按摩太阳穴,增强镇静效果。
10、 肠道健康管理——情绪的第二大脑
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调节肠道菌群,促进5-羟色胺合成;全谷物、豆类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温馨提醒避免滥用抗生素,必要时咨询医生使用益生菌补充剂。
三、温馨小贴士
个体差异:不同方法因人而异,需结合自身偏好逐步尝试;
严重焦虑: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且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结合药物治疗(如SSRIs类);
长期坚持:多数方法需持续1-3个月才能显现稳定效果,避免半途而废。
当代人的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尤其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其表现形式和根源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如“晨间运动+午后冥想+晚间热饮”形成抗焦虑日节律。科学干预与耐心调节是战胜焦虑的关键,让我们保持愉悦的心情,拒绝精神内耗!